这份指南旨在帮助你了解常规产检的主要时间节点和重点检查项目,但请务必以你的主治医生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制定的个性化产检计划为准。
📅 一、 孕早期(怀孕第1周 - 第12周)
这是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确认妊娠和初步评估风险的重要阶段。
初次产检(通常在发现怀孕后,孕6-8周):- 核心目的: 确认宫内妊娠、胚胎存活、估算孕周、建立孕产妇保健档案。
- 重点关注项目:
- 病史询问: 详细询问既往病史(慢性病、手术史、传染病史等)、孕产史(流产、早产、畸形儿史等)、家族遗传病史、药物过敏史、生活方式(吸烟、饮酒、职业暴露等)。
- 体格检查: 身高、体重、血压、心肺听诊、妇科检查(评估子宫大小与孕周是否相符、宫颈情况等)。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 了解有无贫血、感染迹象。
- 血型(ABO和Rh): 明确血型,特别是Rh阴性血型需要特殊关注(预防新生儿溶血病)。
- 尿常规: 筛查尿路感染、蛋白尿、糖尿等。
- 肝功能、肾功能: 评估基础肝肾功能。
- 空腹血糖: 筛查妊娠期糖尿病风险(部分医院在早期做)。
- 传染病筛查: 非常重要! 包括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梅毒血清学试验(TPPA/RPR/TRUST)、艾滋病抗体(HIV)筛查。这些对母婴阻断和分娩方式选择至关重要。
- 甲状腺功能筛查(TSH): 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 TORCH筛查(部分医院做或根据情况): 筛查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可能致畸的病原体感染情况(意义和必要性有争议,医生会根据情况建议)。
- 超声检查(B超): 非常重要! 确认宫内妊娠(排除宫外孕)、观察孕囊位置和大小、有无胎芽、胎心搏动(确认胚胎存活)、初步判断单胎或多胎、评估子宫附件情况。
📅 二、 孕中期(怀孕第13周 - 第27周)
胎儿器官系统快速发育,是进行胎儿畸形筛查和母体并发症初步筛查的关键时期。
孕11周 - 13周+6天:
- 核心目的: 早期胎儿畸形筛查。
- 重点关注项目:
- 超声检查 - NT检查: 极其重要! 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是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综合征)和严重结构畸形(如心脏畸形)的重要指标。这是有严格时间窗的检查(11-13+6周),错过无法补做。
- 早期唐氏综合征筛查(血清学筛查): 结合孕妇年龄、NT值、血清学指标(PAPP-A, β-hCG)综合计算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的风险。通常与NT检查同时进行。
-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 对于唐筛高风险、高龄(≥35岁)、有不良孕产史等情况的孕妇,医生会推荐进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通过抽取孕妇外周血分析胎儿游离DNA,筛查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如21-三体、18-三体、13-三体)的准确性很高。这不是诊断,高风险仍需羊水穿刺确诊。
孕16周 - 20周:
- 核心目的: 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如果早期未做或需补充),胎儿畸形系统筛查准备。
- 重点关注项目:
- 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血清学筛查): 抽取母血检测AFP, β-hCG, uE3, Inhibin A等指标(不同组合),结合年龄、孕周等计算风险。如果早期已做或无创结果正常,此项可能省略。
- 常规检查: 血压、体重、宫高、腹围测量、胎心率监测(多普勒听诊)。
- 血常规、尿常规复查: 持续监测贫血、尿蛋白等。
孕20周 - 24周:
- 核心目的: 胎儿系统性结构畸形筛查(俗称“大排畸”)。
- 重点关注项目:
- 超声检查 - 胎儿系统超声筛查(III级或IV级超声): 这是整个孕期最重要的一次超声检查之一! 对胎儿全身各主要器官系统(头颅、颜面部、心脏、脊柱、腹部、四肢等)进行详细的结构筛查,排查严重畸形。务必按时预约和完成。
- 常规检查: 血压、体重、宫高、腹围、胎心。
孕24周 - 28周:
- 核心目的: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贫血复查。
- 重点关注项目: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非常重要! 筛查妊娠期糖尿病(GDM)。方法是空腹抽血,喝75g葡萄糖水,分别在喝糖水后1小时、2小时抽血检测血糖水平。任何一项血糖值超标即可诊断GDM。 诊断后需进行饮食运动管理或胰岛素治疗,对母婴健康至关重要。
- 血常规复查: 重点看血红蛋白,筛查贫血。
- 尿常规复查。
- 常规检查: 血压、体重、宫高、腹围、胎心。医生开始触诊评估胎位。
📅 三、 孕晚期(怀孕第28周 - 分娩前)
胎儿快速生长,母体负担加重,重点转向胎儿生长发育监测、胎位胎心监护、母体并发症监测及分娩前评估。
孕28周 - 36周:
- 核心目的: 胎儿生长发育监测、胎位监测、妊娠并发症筛查(子痫前期、ICP等)。
- 检查频率: 通常每2周一次。
- 重点关注项目:
- 常规检查: 血压、体重、宫高、腹围、胎心率监测(多普勒听诊)。血压监测非常重要,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 胎位检查: 医生通过腹部触诊判断胎位(头位、臀位、横位)。臀位或横位可能需要干预或考虑剖宫产。
- 超声检查(通常在孕30-32周左右): 胎儿生长发育评估超声(小排畸或生长超声)。 评估胎儿大小(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估算体重、观察羊水量、胎盘位置及成熟度、脐血流情况(S/D值),并再次筛查部分晚发畸形。
- 实验室复查(通常在孕32周左右):
- 血常规: 持续监测贫血。
- 尿常规: 监测尿蛋白(子痫前期重要指标)。
- 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部分医院或根据情况): 特别是对于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风险或异常的孕妇。
- 传染病指标复查(乙肝、梅毒、HIV等): 部分项目需要复查,为分娩做准备。
- B族链球菌筛查(GBS): 通常在孕35-37周进行。 取阴道口和直肠口分泌物培养,筛查B族链球菌定植。如果阳性,分娩时需要静脉用抗生素预防新生儿感染。
孕37周 - 分娩前:
- 核心目的: 确认胎儿成熟度、分娩前综合评估、胎儿宫内安危监护、确定分娩方式。
- 检查频率: 通常每周一次。
- 重点关注项目:
- 常规检查: 血压、体重、宫高、腹围、胎心监测(胎心监护/NST 成为常规项目,每周或更频繁进行,评估胎儿宫内储备能力)。
- 胎位确认: 最终确认胎位,决定分娩方式(顺产或剖宫产)。
- 宫颈检查(内检): 评估宫颈成熟度(软硬度、位置、消退程度、扩张程度),尤其在接近预产期或有临产征兆时。
- 超声检查(根据需要): 评估胎儿大小、胎位、羊水量、胎盘成熟度、脐血流等,辅助判断分娩时机和方式。特别是对于胎儿大小估计(巨大儿?)、羊水过少等情况。
- 胎心监护(NST): 频率增加,是评估胎儿宫内状况最常用和重要的手段。 每次产检必做。
- 分娩前评估与谈话: 医生会综合评估母体情况、胎儿情况、骨盆条件、胎位等,与孕妇及家属充分沟通,共同确定分娩方式(阴道分娩或剖宫产)和分娩时机,交代临产征兆、入院时机、分娩过程及注意事项。
📍 整个孕期贯穿始终的注意事项
体重管理: 每次产检都会测量体重,医生会根据孕前BMI给出合理的孕期体重增长建议。控制体重增长对预防巨大儿、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至关重要。
血压监测: 每次产检必测,是筛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
尿常规: 定期复查,筛查尿蛋白(高血压疾病的重要指标)、尿糖(糖尿病线索)、尿路感染。
胎心监测: 早期通过多普勒听诊,孕晚期主要通过胎心监护仪(NST)进行。是了解胎儿宫内安危状态的核心方法。
宫高、腹围测量: 间接反映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与医生的沟通: 非常重要! 有任何不适(如头痛、眼花、胸闷、心慌、腹痛、阴道流血或流液、胎动异常减少或增多、水肿加重等)
必须立即告知医生,不要拖延。
🌟 给准妈妈的贴心建议
- 按时产检: 严格遵守预约时间,特别是NT、大排畸、OGTT、GBS筛查等有严格时间窗的检查,错过可能无法弥补。
- 保管好产检资料: 将所有检查报告单按时间顺序整理好,每次产检都带上,方便医生查阅对比。
- 主动沟通: 有任何疑问、担忧或身体变化,主动、清晰地告诉医生。
- 学习知识: 通过靠谱渠道(医生、权威书籍、医院孕妇学校)了解孕期保健、分娩、母乳喂养等知识。
- 关注胎动: 孕28周后,每天数胎动是自我监测胎儿状况简单有效的方法。学会胎动计数方法,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 保持良好心态: 积极乐观,保证充足睡眠,适当活动(遵医嘱),均衡营养。
- 遵医嘱: 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给出个体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务必严格遵守。
每一次产检都是你和宝宝的一次亲密“约会”,那些看似繁琐的检查项目背后,是无数医护人员对生命健康的守护。生命的孕育是一场静默的奇迹,而每一次产检都是通往奇迹的阶梯。 当你看到屏幕上那个小小的身影,听到那有力的心跳声,所有的等待和担忧都会化作温柔的感动。请相信,每一次检查、每一次与医生的交流,都在为你们母子平安筑起坚实的屏障。你正走在一条充满希望的路上,每一步都值得被珍视。💫
祝你孕期顺利,平安迎接健康可爱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