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低(通常不到10%,甚至更低),这严重限制了可可豆的产量。以下是自然授粉率低的主要原因以及一些传统种植中提高授粉率的小技巧:
自然授粉率低的原因
特殊的传粉者依赖:
- 可可花的主要自然传粉者是一种非常小的飞虫——蠓(尤其是摇蚊科中的某些种类,如 Forcipomyia 属)。它们体型微小(约1-3毫米),习性特殊(喜欢潮湿、荫蔽、有腐烂有机物的小环境)。
- 这些蠓虫并非在所有可可种植区都普遍存在,或者其种群数量容易受到环境变化(如干旱、过度清理植被、使用杀虫剂)的影响而急剧减少。
花的结构复杂且“设计”不友好:
- 位置特殊: 可可花直接开在老枝或树干上(老茎生花现象),位置相对隐蔽,不如树冠顶部的花容易被发现。
- 结构精密: 可可花的花粉粒大而粘稠,不易被风传播(风媒无效)。雌蕊柱头被五枚雄蕊包围在中心,形成一个狭窄的通道。蠓虫需要以特定的姿势(通常是头朝下)钻入这个通道才能接触到柱头并完成授粉。这个过程本身效率就不高。
- 缺乏强烈吸引力: 可可花没有艳丽的花瓣(花很小,呈白色或淡粉色),也没有大量易得的花蜜(只有少量花蜜深藏在花冠基部)。这使得它对很多大型、高效的传粉昆虫(如蜜蜂)吸引力不足,它们更倾向于访问其他花蜜更丰富的花朵。
自交不亲和性:
- 许多可可树品种表现出自交不亲和性。这意味着同一棵树上的花粉落在自身的柱头上,通常无法成功受精结果。它需要来自另一棵不同基因型的可可树的花粉才能成功结果。这大大增加了成功授粉的难度,因为传粉者必须恰好从另一棵合适的树上带来花粉。
环境因素:
- 湿度: 蠓虫喜欢高湿度环境。干旱或土壤过于干燥会显著降低蠓虫的活动和数量。
- 荫蔽度: 传统可可种植在遮荫树下。适当的荫蔽有助于维持林下小气候的湿度,有利于蠓虫生存。过度荫蔽或过度暴露都会影响蠓虫活动。
- 风: 可可花粉粘稠,风媒无效。强风甚至可能阻碍蠓虫的飞行活动。
- 竞争: 种植园中如果有其他开花植物,可能会吸引走潜在的传粉者,使它们减少访问可可花。
传统种植中提高授粉率的小技巧(非大规模人工授粉)
虽然人工授粉(用小刷子或羽毛等工具人工采集花粉并涂抹到柱头上)是提高产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非常费时费力。在传统或小规模种植中,农户会采用一些方法来改善环境,吸引和维持自然传粉者(蠓虫)的种群,从而提高自然授粉率:
维持土壤覆盖和有机质:
- 保留落叶: 不将落叶完全清理干净,让其在树根周围自然分解。这为蠓虫幼虫提供了理想的、潮湿的、富含有机质的栖息地。
- 种植覆盖作物/绿肥: 在可可树行间种植豆科或其他低矮的覆盖作物(如含羞草、柱花草等),有助于保持土壤湿度、增加有机质、抑制杂草,并为蠓虫提供额外的栖息环境。
- 施用有机肥: 使用堆肥、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既能改善土壤,也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有利于蠓虫繁殖。
创造适宜的微气候:
- 合理遮荫管理: 保留或种植合适的遮荫树(如香蕉、木豆、果树或本地树种),但定期修剪,避免过度荫蔽。目标是维持林下较高的空气湿度,同时保证一定的散射光。
- 保护水源: 如果种植园附近有小溪、池塘或湿地,保护好这些水源,它们也是蠓虫重要的栖息地。
减少干扰蠓虫栖息地的活动:
- 避免过度清理: 避免过度清理树根周围的杂草和落叶,尤其是在蠓虫繁殖的季节。
- 谨慎使用杀虫剂: 尽量避免使用广谱杀虫剂,因为它们会杀死蠓虫。如果必须使用,选择对非靶标昆虫影响小的类型,并严格控制使用范围和剂量。
增加授粉树多样性:
- 混合种植不同品种: 由于自交不亲和性,混种不同基因型的可可树(品种)可以增加异花授粉的机会。确保园内有足够数量且花期重叠的不同品种。
(虽然不是“小技巧”,但值得注意)人工辅助授粉:
- 在关键花期(通常是盛花期),对于小片珍贵品种或需要保花保果的植株,农户可能会进行小范围的人工授粉。虽然效率低,但能显著提高特定花朵的坐果率。
总结
可可树自然授粉率低的核心原因是其对特定、脆弱的蠓虫传粉者的高度依赖,加上花结构复杂、自交不亲和等生物学特性。传统种植中提高产量的智慧在于模仿自然雨林环境,通过管理土壤覆盖、遮荫、湿度、有机质和减少干扰,来创造和维持一个有利于蠓虫生存和繁殖的生态系统,从而提高自然授粉的成功率。人工授粉是最直接有效但成本高昂的解决方案,而育种自交亲和的高产品种则是未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