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户型结构与系统设计 - 匹配是基础
精确测量采暖面积:
- 区分: 明确需要采暖的区域(客厅、卧室、书房等)和不需要采暖的区域(厨房柜体下、固定衣柜/榻榻米下、卫生间干区非淋浴部分等)。只在需要采暖的区域铺设管路。
- 计算: 精确计算每个房间的实际铺设面积(扣除固定家具占地面积)。这是计算热负荷、选择锅炉/热源功率、确定分集水器回路数量的基础。误差大会导致系统要么带不动(冷),要么浪费能源(贵)。
热负荷计算:
- 必要性: 这是核心!必须由专业设计师根据房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冬季室外温度)、房屋结构(墙体、门窗的保温性能、楼层、朝向、层高)、窗户面积/类型、采暖需求温度等因素,进行科学计算。
- 目的: 确定每个房间所需的热量输出(瓦特/平方米),从而精确选择热源功率(锅炉/热泵)、确定每个回路的地暖管长度和间距。凭经验估算或“差不多就行”是后期不热或能耗高的主要原因。
系统分区设计:
- 功能分区: 根据房间功能和使用习惯划分温控区域。例如:客厅/餐厅、主卧、次卧、书房等通常独立分区。
- 分集水器位置: 每个分区对应分集水器上的一个回路(或多个并联回路)。分集水器应放置在中心位置(如过道、设备间、卫生间干区),便于管道辐射分布,减少管道长度差异,平衡水力。位置要预留检修口!
- 温控器定位: 每个分区配置独立的温控器。温控器应安装在室内空气流通良好、能代表该区域平均温度、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冷源(如门窗、空调出风口) 的内墙上,高度约1.2-1.5米。
层高影响:
- 传统湿式: 完成面(含找平层、保温层、地暖层、回填层、地面装饰层)通常增加8-12cm。需评估室内净高是否允许,特别是老房改造。
- 干式/薄型模块: 完成面增加仅3-5cm,是层高紧张或老房改造的理想选择。但需注意其对地面平整度要求更高,且踩踏感可能不如湿式柔软。
二、 热源选择 - 系统的“心脏”
能源类型:
- 燃气壁挂炉: 最常见,技术成熟,热效率高(冷凝炉更佳)。需有燃气管道。
- 空气源热泵: 节能性突出(尤其在南方),运行费用低。初期投入较高,低温环境下效率可能下降,需确保有合适的主机安装位置(通风、噪音考虑)。
- 地源/水源热泵: 能效比最高,运行最稳定节能。但初投资最高,且需有打井或水源条件,安装复杂。
- 集中供暖接入: 如有市政或小区集中供暖,需确认水温、水压、水质是否适合直接接入地暖系统(通常需加装混水中心)。
- 电锅炉: 运行成本最高,一般仅作为小面积或无其他能源选择的补充。
功率匹配:
- 基于精确的热负荷计算选择热源功率。功率过大会导致频繁启停,降低效率,增加能耗和磨损;功率过小则无法满足采暖需求,房间不热。
- 考虑生活热水需求:如果壁挂炉同时负责生活热水,功率选择需叠加生活热水所需功率(尤其考虑多点同时用水情况)。
品牌与性能:
- 选择信誉好、售后服务有保障的品牌。
- 关注关键参数:热效率(冷凝炉>105%)、噪音水平、控制功能(是否支持联动、远程控制等)、可靠性。
三、 材料选择 - 品质是保障
地暖管材:
- 主流材质:
- PERT (耐热聚乙烯): 柔韧性好,易于施工,耐低温冲击,性价比高。是主流选择。区分PERT I 和 性能更优的PERT II。
- PEX (交联聚乙烯): 分PEXa, PEXb, PEXc。耐高温、耐压性能更优,记忆性好。价格通常高于PERT。PEXa需防渗氧(有阻氧层)。
- PB (聚丁烯): 性能优异,柔软,耐高温高压,但价格昂贵,市场占有率低。
- 关键指标:
- 品牌与认证: 选择知名品牌,确保有国家检测报告,符合GB/T 18992.2等标准。
- 阻氧性: 非常重要! 选择带EVOH阻氧层的管材(通常标识为“阻氧管”),防止氧气渗入管道腐蚀金属部件(分集水器、锅炉)。这是系统长寿的关键之一。
- 规格: 常见外径16mm或20mm。管径大,水阻小,流量大,但成本稍高,回填层稍厚。16mm更常用。
- 壁厚: 符合标准(如2.0mm),确保耐压和耐久性。
保温材料 - 节能的关键!
- 材质:
- XPS挤塑板: 强烈推荐! 保温性能优异(导热系数低),抗压强度高(≥200kPa,避免回填后下陷),吸水率极低,长期稳定性好。是地暖保温的首选。务必选择优质高密度挤塑板,劣质板是热量向下流失的罪魁祸首!
- EPS聚苯板: 保温性能尚可,价格低,但抗压强度一般(易被压缩变形),吸水率较高。不推荐用于地暖主要保温层。
- 关键指标:
- 厚度: 至关重要! 标准层(非首层或地下室)至少2cm,首层、地下室或对保温要求高的地区建议3cm甚至5cm。厚度不够,热量大量向下流失,能耗飙升。
- 密度与抗压强度: XPS板密度≥30kg/m³,抗压强度≥200kPa(用于地暖)。用手按压应感觉非常坚硬。
- 环保性: 选择环保达标的产品。
反射膜:
- 作用: 将向下辐射的热量反射向上,提高热效率。
- 材质: 选择覆铝(纯铝或镀铝) 的反射膜,反射率更高更持久。避免使用无纺布反射膜(效果差)。
- 搭接与密封: 铺设时需搭接并用铝箔胶带密封,防止热量从缝隙向下散失。
边界保温条:
- 作用: 沿墙边铺设,防止热量通过墙体侧向散失,并吸收回填层热胀冷缩的膨胀量,防止地面开裂。
- 材质: 选择EVA或EPE等高发泡材料,弹性好,保温性能佳。厚度通常8-10mm。
- 铺设: 必须满铺所有与墙、柱等垂直构件的交接处,接头处重叠。
分集水器:
- 材质: 黄铜一体锻造为佳,耐腐蚀,强度高,寿命长。不锈钢次之。避免使用铸铜(易沙眼漏水)或劣质合金。
- 结构: 带流量调节阀(手动或自动)、排气阀、泄水阀。高端产品带流量计、电热执行器接口。
- 品牌与工艺: 选择专业品牌,加工精细,密封性好。
伸缩缝:
- 作用: 在面积超过30㎡或长度超过6m的房间中间、过门处等,设置伸缩缝(通常用高发泡PE或XPS板),防止回填层因热胀冷缩开裂。
- 材料: 专用伸缩缝材料或高密度挤塑板(≥20mm厚)。
- 注意: 伸缩缝上方的地暖管需加套管保护。
卡钉/固定方式:
- 传统卡钉: 用于固定地暖管于保温板上。选择新料生产的卡钉,硬度适中,不易老化断裂。
- 蘑菇板/沟槽板: 预制保温模块,管道嵌入沟槽内,施工更快捷,管道间距更均匀,保温效果更好(无卡钉热桥),可降低回填层厚度。是未来趋势。
回填材料(湿式):
- 豆石混凝土: 最佳选择。豆石(粒径5-12mm光滑鹅卵石)可增强流动性,减少石子棱角对管道的损伤,导热性更好。
- 水泥、沙子、豆石比例: 通常为1:2:3。强度C15即可,但需保证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
- 严禁使用: 锋利的碎石、陶粒(保温性强但导热差)、加速凝固的添加剂(影响流动性)。
四、 施工方与合同 - 落地执行的保障
选择专业地暖公司:
- 查看资质、案例、用户评价。
- 考察其设计能力(是否做热负荷计算?图纸是否规范?)、施工队伍专业性(是否有培训?工艺标准?)。
- 了解其使用的材料品牌和规格(要求写入合同)。
详细合同:
- 明确材料: 品牌、型号、规格、数量(尤其是保温板厚度、管材类型阻氧性、分集水器材质)。
- 明确设计: 包含热负荷计算书(或说明依据)、系统图、分集水器位置图、回路划分图、温控点位图。
- 明确施工范围与标准: 包含地面处理要求、各层铺设工艺(保温板拼接、反射膜搭接、边界条满铺、伸缩缝设置、盘管间距固定、打压测试等)。
- 明确责任: 质保范围(材料、施工)、质保年限(系统通常2年,锅炉/热泵按厂家)、售后服务响应时间。
- 明确验收标准: 尤其是打压测试(压力值、保压时间、合格标准)。
五、 安装前现场准备
场地交接:
- 确认地面平整度(2米靠尺检查,高低差≤3mm),必要时需先找平。
- 确认地面清洁、干燥、无尖锐物。
- 确认墙面已标记好水平线(便于控制回填层厚度)。
- 确认水电到位(施工用水、电)。
设备定位:
- 明确锅炉/热泵主机、分集水器、温控器底盒的精确位置,并做好标记。与水电工、橱柜方协调好。
六、 关键验收点(施工过程中)
材料进场验收: 对照合同逐一核对材料品牌、型号、规格、数量、外观。
隐蔽工程验收(盘管后,回填前):- 管道铺设: 检查间距是否均匀(设计图纸要求),固定是否牢固(卡钉间距或模块固定),弯曲半径(≥5倍管径),无死折、扭曲。
- 保温层: 检查保温板铺设平整、缝隙用铝箔胶带密封,边界条满铺,反射膜搭接密封。
- 伸缩缝: 检查是否按设计要求设置,管道套管保护。
- 打压测试: 重中之重! 系统注满水,手动泵加压至工作压力的1.5倍(通常≥0.6MPa),稳压观察至少24小时(或按合同约定,但不应少于30分钟初步观察)。压力下降≤0.05MPa,且管道、接口无渗漏为合格。必须全程监督并拍照留存!
总结:
地暖是“三分产品,七分设计安装”的系统工程。在安装前,投入足够精力做好:
精准的户型分析和热负荷计算。
合理的系统分区与设计。
严格把关核心材料(保温板厚度与质量、阻氧管、分集水器材质)。
选择专业可靠的设计施工团队。
签订权责明晰、细节完备的合同。
严控关键施工节点(尤其是保温层铺设和打压测试)。
这些前期规划细节做到位,就能有效规避80%以上的后期使用麻烦(如不热、能耗高、地面开裂、漏水等),确保您的地暖系统在漫长的冬季里,稳定、高效、舒适地运行。千万不要为了赶工期或省小钱而忽略这些关键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