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解析一下常见月饼名称背后所代表的食材与工艺,从经典的“双黄白莲蓉月饼”到“豆沙月饼”,以及一些其他常见种类:
月饼名称的核心通常直接反映了其馅料的主要成分和关键特征,有时也会隐含饼皮工艺或地域风格。理解这些名称,就能大致知道这款月饼的“灵魂”是什么。
核心解析:名称 = 核心馅料/特征 + (饼皮工艺/地域风格)
双黄白莲蓉月饼
- 双黄: 指馅料中包含两颗咸鸭蛋黄。这是这款月饼的标志性特征和风味来源(咸香、油润、沙沙的口感)。
- 白莲蓉: 指馅料的主体是白莲蓉。
- 食材: 主要使用去除了种皮和莲芯的莲子(湘莲为上佳),经过煮熟、研磨成泥。
- 工艺: 莲子泥需要与大量的糖(白砂糖)和植物油(如花生油) 一起长时间翻炒(炒馅),直至水分蒸发,变得油润、细腻、香甜、成型。这个过程非常关键,决定了莲蓉的口感和保质期。“白”字强调了莲蓉的颜色是浅黄色或象牙白(因为莲子本身去除了深色的种皮)。
- 饼皮: 通常是广式糖浆皮。
- 食材: 转化糖浆、枧水、花生油、面粉。
- 工艺: 糖浆、枧水、油混合乳化后加入面粉揉成团,静置(醒面)。包馅成型后烘烤,出炉后需要“回油”几天,饼皮才会变得油润柔软。
- 总结: 这是一款以去衣莲子炒制的甜馅(白莲蓉) 包裹两颗咸蛋黄为核心,并用广式糖浆皮包裹的经典广式月饼。
豆沙月饼
- 豆沙: 指馅料的主体是豆沙。
- 食材: 主要使用红豆(赤小豆)。有时也会用绿豆制作“绿豆沙月饼”。
- 工艺:
- 制沙: 红豆浸泡、煮熟、研磨(或压烂),然后过筛去除豆壳(追求细腻口感)。不过筛的则称为“红豆沙”,带有颗粒感。
- 炒馅: 豆沙泥同样需要与大量的糖和植物油一起翻炒,直至水分蒸发,变得油润、细腻、香甜、成型。炒制过程中会加入少量盐来提味,有时也会加入桂花(桂花豆沙)或玫瑰(玫瑰豆沙)增加风味。
- 关键点: “豆沙”是统称,其细腻程度(过筛与否)、甜度、油润度、以及是否添加其他风味(如桂花)会影响最终口感。
- 饼皮: 最常见也是广式糖浆皮,做法与双黄白莲蓉相同。但豆沙馅也常用于苏式酥皮月饼。
- 苏式酥皮:
- 食材: 水油皮(面粉、水、油)、油酥(面粉、油)。
- 工艺: 水油皮包裹油酥,经过多次擀卷形成层次,包入豆沙馅后烘烤。特点是酥松掉渣。
- 总结: 这是一款以红豆(或绿豆)炒制的甜馅(豆沙) 为核心,通常用广式糖浆皮或苏式酥皮包裹的月饼。名称直接点明了馅料。
其他常见月饼名称解析
五仁月饼
- 五仁: 指馅料中包含至少五种果仁和种子(通常更多)。经典组合包括:核桃仁、杏仁、瓜子仁、芝麻仁(白/黑)、橄榄仁、松子仁、花生仁、南瓜子仁等。严格定义的“广式五仁”有特定要求(如必须有橄榄仁、瓜子仁、芝麻仁、核桃仁、杏仁)。
- 食材与工艺:
- 各种果仁需要烤熟或炒熟以激发香气。
- 馅料中还会加入糖冬瓜、糖桔饼(切丁) 等蜜饯增加风味和口感(甜韧)。
- 加入熟糯米粉(糕粉)或低筋面粉作为粘合剂。
- 加入植物油(如花生油)、糖(白砂糖、麦芽糖、冰糖)、少量水或白酒进行混合搅拌成团。肥肉丁(冰肉) 是传统广式五仁的重要风味来源(油润、酒香),但现在也有无肉版本。
- 饼皮: 主要是广式糖浆皮。
- 总结: 以多种烤香的果仁、种子、蜜饯混合糖油粘合料(有时含冰肉丁)为核心,用广式糖浆皮包裹的月饼。口感丰富,有嚼劲。
冰皮月饼
- 冰皮: 指无需烘烤、需冷藏保存、饼皮呈现半透明或白色、口感冰凉软糯的月饼。
- 饼皮:
- 食材: 主要使用熟粉(如糯米粉、粘米粉、澄面/小麦淀粉)以及糖、油、牛奶/水。
- 工艺: 将粉类蒸熟或炒熟(杀菌),再与糖、油、液体混合揉成团。包馅后直接成型,无需烘烤。冷藏后食用。
- 馅料: 非常广泛,且通常是无需烘烤的馅料,如:
- 水果风味: 芒果、草莓、榴莲等(常用果蓉+吉利丁/白豆沙等基底)。
- 奶类风味: 奶酪、奶油、巧克力、抹茶等。
- 传统风味: 豆沙、莲蓉(但需注意是熟馅且适合冷藏)。
- 总结: 名称核心在于独特的饼皮工艺(免烤、冷藏)和口感(冰凉软糯)。馅料变化多样,需适配冷藏条件。
鲜肉月饼
- 鲜肉: 指馅料是新鲜的猪肉馅(通常为猪腿肉,肥瘦相间)。
- 食材与工艺:
- 肉馅加入酱油、糖、盐、料酒、葱姜汁、胡椒粉等调味料搅拌上劲,有时会加入皮冻(加热后形成鲜美汤汁)。
- 饼皮: 主要是苏式酥皮(水油皮+油酥),烘烤后外皮酥松。
- 地域: 是苏式月饼的代表作,尤其流行于江浙沪地区。讲究现烤现吃,热乎乎的时候最美味。
- 总结: 以新鲜调味的猪肉馅为核心,用苏式酥皮包裹,现烤热食为特色的月饼。名称直接点明了馅料的新鲜度。
云腿月饼
- 云腿: “云”指云南,“腿”指火腿。即馅料使用的是云南宣威火腿。
- 食材与工艺:
- 宣威火腿煮熟后去皮去骨,切成小丁或细粒。
- 与蜂蜜、糖(有时还有猪油/熟面粉) 混合拌匀。甜咸交织是最大特色。
- 饼皮: 主要有两种:
- 硬壳/滇式酥皮: 类似重油蛋糕皮,用面粉、糖、油、鸡蛋等混合,口感酥松但较硬实。
- 酥皮(苏式变种): 也较常见。
- 地域: 是滇式月饼的代表作。
- 总结: 以云南宣威火腿丁与蜂蜜/糖混合的甜咸馅料为核心,用硬壳酥皮或苏式酥皮包裹的特色月饼。名称点明了核心食材(云南火腿)和地域。
枣泥月饼
- 枣泥: 指馅料主体是红枣泥。
- 食材与工艺:
- 红枣蒸熟或煮熟后去核。
- 枣肉过筛(或不去皮保留颗粒感)制成枣泥。
- 枣泥同样需要与糖和油翻炒至浓稠成型。有时会加入少量核桃仁增加口感。
- 饼皮: 主要是广式糖浆皮或苏式酥皮。
- 总结: 以红枣炒制的甜馅(枣泥) 为核心,用广式或苏式饼皮包裹的月饼。名称直接点明了馅料。
总结规律
- 主料命名: 绝大多数月饼名称的核心词直接指向馅料的主要成分,如“莲蓉”、“豆沙”、“五仁”、“鲜肉”、“云腿”、“枣泥”。
- 特征命名: 名称中会包含馅料的显著特征或数量,如“双黄”(蛋黄数量)、“白”(莲蓉颜色)、“冰”(饼皮工艺和食用温度)。
- 隐含工艺: 名称本身可能不直接提工艺,但结合地域或常见做法可以推断:
- “双黄白莲蓉”、“五仁”、“豆沙”(广式)通常默认是广式糖浆皮。
- “鲜肉”通常默认是苏式酥皮。
- “云腿”通常默认是滇式硬壳/酥皮。
- “冰皮”则明确点明了无需烘烤、冷藏食用的独特工艺。
- 地域风格: 名称有时会隐含地域流派,如“云腿”(滇式)、“鲜肉”(苏式)。
理解这些名称背后的含义,就能在购买或品尝时,对月饼的风味、口感有一个大致的预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