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打鼾的常见诱因
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
- 最常见原因。 腺样体位于鼻咽部(鼻子后方),扁桃体位于口咽部(喉咙后方)。它们在儿童期(尤其是3-6岁)是活跃的免疫组织,容易因反复感染(感冒、流感)、过敏或慢性炎症而肥大增生。
- 阻塞气道: 肥大的腺样体堵塞后鼻孔,使鼻呼吸受阻;肥大的扁桃体则堵塞口咽部气道。两者单独或同时肥大都会导致睡眠时气流通过狭窄部位产生湍流,引起打鼾,严重时可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过敏性鼻炎/鼻窦炎:
- 炎症和肿胀: 过敏原(尘螨、花粉、霉菌、宠物皮屑等)或感染引起的鼻黏膜炎症、肿胀,导致鼻塞、流涕。
- 分泌物增多: 鼻涕倒流或分泌物增多也会加重气道阻塞,迫使孩子张口呼吸,增加打鼾风险。
肥胖:
- 颈部脂肪堆积: 过多的脂肪组织堆积在颈部,会压迫上气道,使其在睡眠时更容易塌陷狭窄。
- 胸壁和腹部脂肪: 影响呼吸肌功能,加重呼吸负担。
解剖结构异常:
- 鼻中隔偏曲: 鼻腔中间的隔板弯曲,导致一侧或双侧鼻腔通气不畅。
- 后鼻孔狭窄/闭锁: 先天性疾病,鼻腔后端狭窄或完全封闭。
- 小下颌/下颌后缩: 下颌骨发育较小或位置靠后,导致舌根后坠,阻塞气道。
- 巨舌症: 舌头过大,容易在仰卧时后坠阻塞气道。
- 悬雍垂(小舌头)过长或过厚。
其他因素:
- 某些遗传综合征: 如唐氏综合征、颅面发育异常综合征(如皮埃尔罗宾序列征、克鲁宗综合征等),常伴有上气道结构异常和肌张力低下。
- 神经肌肉疾病: 影响控制上气道肌肉张力的疾病。
- 环境因素: 二手烟暴露会刺激呼吸道,加重炎症和水肿。
- 某些药物: 镇静类药物可能降低上气道肌肉张力。
家长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儿童打鼾绝不仅仅是“睡得香”,尤其当它伴随以下情况时,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并及时带孩子就医(首选耳鼻喉科或儿科呼吸/睡眠专科):
睡眠呼吸暂停现象:
- 最核心的危险信号! 观察孩子睡觉时是否有:
- 呼吸暂停: 鼾声突然停止,呼吸中断(持续数秒甚至十几秒),然后伴随一个大的喘息或鼾声恢复呼吸。这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典型表现。
- 费力呼吸: 胸廓剧烈起伏,但看不到或听不到气流(胸腹矛盾运动)。
- 频繁觉醒: 因呼吸不畅而憋醒、翻身、躁动不安。
- 张口呼吸: 持续张口呼吸,且醒来后口干舌燥。
- 异常睡姿: 为了打开气道,孩子会不自觉地采用特殊姿势,如头颈过度后仰、俯卧位、坐位睡觉等。
睡眠质量差的表现:
- 夜间: 多汗(尤其颈部)、夜惊、梦游、尿床(已能控制后又出现)。
- 白天:
- 过度嗜睡: 白天精神萎靡、易困倦,甚至在课堂上、车上、玩耍时睡着。
-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易怒、脾气暴躁: 常被误诊为多动症。
- 学习能力下降: 记忆力、认知功能受影响。
- 晨起头痛。
生长发育迟缓:
- 严重的睡眠呼吸障碍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和利用,可能导致孩子身高、体重增长缓慢。
面容改变(腺样体面容):
- 长期张口呼吸: 可能导致上颌骨发育不良、牙列不齐(龅牙、牙弓高窄)、硬腭高拱、嘴唇变厚上翘、下颌后缩、面部表情呆滞。一旦形成,即使后期解决气道阻塞,矫正也较困难。
心血管影响:
- 长期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肺动脉高压、心脏负担加重(虽然儿童相对少见,但长期影响不容忽视)。
行为情绪问题:
- 除了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还可能表现为焦虑、抑郁、社交退缩等。
反复呼吸道感染:
- 腺样体肥大堵塞鼻咽部,影响鼻腔分泌物引流,易滋生细菌,导致反复鼻窦炎、中耳炎、扁桃体炎、下呼吸道感染。
家长应该怎么做?
细心观察记录:
- 详细记录孩子打鼾的频率(每晚都打?一周几次?)、音量、特点(是否持续?有无中断?)、伴随症状(张口呼吸、呼吸暂停、憋醒、睡姿异常等)以及白天的精神状态、行为表现。
- 可以用手机录制孩子睡觉时的视频(包括呼吸声音),给医生看非常有帮助。
及时就医:
- 一旦观察到打鼾合并上述任何危险信号(尤其是呼吸暂停、张口呼吸、白天嗜睡或行为问题),务必尽快带孩子去看医生。
- 首选科室: 儿童耳鼻喉科。也可咨询儿科呼吸科或儿童睡眠专科。
配合检查和诊断:
- 医生可能会进行:
- 体格检查: 检查鼻腔、咽部、扁桃体、颌面发育情况。
- 鼻咽侧位X光片或鼻内窥镜检查: 评估腺样体大小和堵塞程度。
- 睡眠监测: 是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金标准。可能在家进行(便携式)或在医院睡眠中心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全面评估睡眠结构、呼吸事件、血氧饱和度、心率等。
- 过敏原检测: 如果怀疑过敏性鼻炎是诱因。
- 其他: 如需要,可能进行鼻窦CT、颅面三维重建等。
遵循治疗方案:
- 根据病因和严重程度,医生会给出个体化方案:
- 手术治疗(最常见): 腺样体切除术、扁桃体切除术或两者同时进行。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孩子,效果通常显著。
- 药物治疗: 针对过敏性鼻炎/鼻窦炎,使用鼻用激素喷剂、口服或鼻用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
- 正畸治疗/口腔矫治器: 适用于轻度病例或存在颌面发育问题的孩子(如下颌后缩),需由专业正畸医生评估。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对于不适合手术或手术后仍有残余症状的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患儿。
- 生活方式干预:
- 控制体重: 如果孩子超重或肥胖,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是基础。
- 治疗过敏: 避免过敏原,保持环境清洁,按医嘱用药。
- 体位管理: 尝试侧卧位睡眠(可在睡衣背部缝个口袋放个网球)。
- 避免二手烟。
- 保证充足规律睡眠。
定期随访:
- 即使治疗后症状改善,也需要按医嘱定期复查,监测生长发育、症状有无复发、颌面发育情况等。
总结:
儿童打鼾是身体发出的信号,背后可能隐藏着影响健康、发育和学习的严重问题。家长切勿掉以轻心。 关键在于细心观察、识别危险信号(特别是睡眠呼吸暂停和白天嗜睡/行为问题)、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积极配合治疗。 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有效解决气道阻塞,改善睡眠质量,避免生长发育迟缓和面容改变等长期不良后果,让孩子拥有健康的睡眠和光明的未来。孩子的每一次呼吸顺畅,都值得您用心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