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武汉市中国丧葬服务网
详情描述
柑橘从开花到结果的生长周期及关键养护要点

柑橘从开花到结果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涉及多个生理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管理需求。以下是详细的生长周期划分及对应的关键养护要点:

柑橘从开花到结果的生长周期(一般指坐果后到成熟采收)

柑橘的生长周期是年复一年的循环,但从开花坐果果实成熟采收这个核心阶段,通常需要经历以下几个关键时期(时间长度因品种、气候、砧木、管理水平差异很大,通常需要6-12个月甚至更长):

花芽分化期 (通常在秋冬季):

  • 时间: 前一年的秋冬季(约9月-次年2月,因地域品种而异)。
  • 生理过程: 芽体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形成花原基。这是决定次年花量和开花质量的关键基础期。
  • 关键养护要点:
    • 营养积累: 秋季施足采果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腐熟农家肥、饼肥、商品有机肥),配合适量磷钾肥和微量元素(如硼、锌),促进树体恢复和养分储备。
    • 适度控水: 在花芽生理分化期适当控水(土壤保持适度干旱),有助于抑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南方多雨地区尤为重要)。
    • 病虫害防治: 清园!清除枯枝落叶、病果,喷施石硫合剂或矿物油等清园药剂,减少越冬病虫基数。防治红蜘蛛、蚧壳虫、炭疽病等。
    • 修剪: 冬剪(采果后至春梢萌发前),疏除过密枝、交叉枝、病虫枝、衰弱枝,改善通风透光,集中养分。

现蕾开花期 (春季):

  • 时间: 春季(2月下旬-5月,因地域品种而异)。
  • 生理过程: 花蕾膨大、露白、开花、授粉受精。此期对温度、水分、营养非常敏感。
  • 关键养护要点:
    • 水分管理: 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花期干旱易导致落花落蕾;积水则影响根系呼吸,同样导致落花。花期遇雨需注意排水。
    • 营养补充:
      • 花前肥: 萌芽前或现蕾期,以高磷、中氮、低钾的速效肥为主(如高磷水溶肥),配合硼、锌等微量元素叶面喷施(如0.1%-0.2%硼砂+0.1%硫酸锌),促进花器发育、提高花粉活力和坐果率。
      • 谢花肥: 谢花70%-80%时,及时补充以氮为主、配合磷钾的速效肥(如平衡型复合肥或高氮水溶肥),补充开花消耗的养分,减少第一次生理落果。
    • 保花保果: 对于花量少、树势旺或易落花落果的品种(如砂糖橘、脐橙),可在谢花2/3时和第一次生理落果期喷施赤霉素(GA3,俗称“920”,浓度需严格控制,如20-50ppm)或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合叶面肥(磷酸二氢钾、氨基酸、硼肥)保果。注意: GA3使用不当易导致粗皮大果,需谨慎。
    • 病虫害防治: 重点防治花蕾蛆、蓟马(危害花和幼果)、蚜虫、红蜘蛛、炭疽病、疮痂病、灰霉病(花期多雨时易发)。选择对蜜蜂等授粉昆虫安全的药剂,避免盛花期喷药。
    • 辅助授粉: 对于自花授粉结实率低的品种(如部分柚类、部分脐橙),可放蜂或人工辅助授粉。

幼果发育与生理落果期 (春末夏初):

  • 时间: 谢花后至6月底7月初(第一次生理落果:带果梗脱落,约谢花后10-20天;第二次生理落果:不带果梗从蜜盘处脱落,约谢花后20-70天)。
  • 生理过程: 受精幼果开始细胞分裂和初期膨大。此期经历两次生理落果高峰,主要是由于树体营养不足、激素失衡(尤其是赤霉素水平下降)、梢果矛盾(夏梢抽发)等引起。
  • 关键养护要点:
    • 营养保障:
      • 稳果肥: 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开始前(约5月中下旬),根据树势和挂果量,适量补充氮磷钾均衡的肥料,或高钾低氮肥料,稳定树势,减少落果。可结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0.2%-0.3%)、氨基酸、钙镁肥等。
    • 控梢保果:
      • 核心任务! 控制夏梢抽发是此期保果的重中之重。夏梢生长会与幼果激烈争夺养分,导致大量落果。
      • 人工抹梢: 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在夏梢萌发至3-5厘米时及时抹除,需反复多次,直至7月生理落果基本结束、果实坐稳。费工但效果最好。
      • 以果压梢: 合理负载,坐果量适中能抑制夏梢萌发。
      • 药剂控梢: 可选用多效唑、烯效唑、氟节胺等生长抑制剂(严格按照说明使用,浓度、时期非常关键),抑制夏梢抽生。需注意对幼果的安全性,最好先小范围试用。
    • 水分管理: 保持土壤水分均衡,避免忽干忽湿加剧落果。雨季注意排水防涝。
    • 病虫害防治: 继续防治红蜘蛛、锈壁虱、潜叶蛾、蚧壳虫、蝽象、溃疡病、炭疽病、疮痂病等。特别注意幼果期的溃疡病和疮痂病防治。

果实膨大期 (夏季至初秋):

  • 时间: 生理落果基本结束后至果实开始转色前(约7月-10月)。
  • 生理过程: 果实细胞体积迅速增大,是决定最终果实大小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水分和养分供应。
  • 关键养护要点:
    • 肥水关键期:
      • 壮果肥/膨果肥: 此期需肥量最大,占全年40%-50%。在秋梢抽发前(约7-8月)施入。以钾肥为主,配合氮磷肥(如高钾复合肥、硫酸钾、腐熟有机液肥)。开沟深施,促进根系吸收。
      • 水分: 需水量最大时期,务必保证充足、均匀的水分供应。干旱会导致果实膨大受阻甚至落果、日灼;暴雨后需及时排水防涝。
      • 叶面追肥: 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磷酸二氢钾、钙肥(预防裂果)、镁肥等中微量元素。
    • 促发健壮秋梢:
      • 秋梢是重要的结果母枝。在施足膨果肥的基础上,于7月底8月初(具体时间看地域)进行适度修剪(短截部分枝条、疏除过密枝),配合良好水肥,促发数量适中、健壮充实的秋梢。
      • 注意: 避免秋梢抽发过晚或过旺,影响果实后期发育和越冬。
    • 病虫害防治: 重点防治红蜘蛛、锈壁虱(“黑皮果”)、潜叶蛾(危害秋梢)、蚧壳虫、蝽象、吸果夜蛾、溃疡病、炭疽病等。高温高湿天气易发炭疽病。
    • 防日灼裂果:
      • 日灼: 高温强光下,向阳面果实易灼伤。可通过果园生草、合理修剪保持适度叶幕、果实套袋、喷施石灰水或专用防晒剂预防。
      • 裂果: 水分剧烈变化(久旱骤雨)和缺钙是主因。保持水分均衡,增施钙肥(土壤施钙石灰或硝酸钙,叶面喷施螯合钙),选择抗裂品种。

果实转色成熟期 (秋季至冬季):

  • 时间: 果实开始转色至完全成熟可采收(约9/10月-12月/次年)。
  • 生理过程: 叶绿素降解,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色素合成积累;糖分积累,酸度下降;芳香物质形成;果皮软化,果实达到最佳风味品质。
  • 关键养护要点:
    • 营养调控:
      • 控氮增钾磷: 停止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如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促进糖分积累和着色。
      • 水分管理(采前控水): 适度控水(土壤保持轻微干旱状态)是提高果实糖度和促进着色的重要措施。但过度干旱会导致叶片卷曲、落果,需把握好度。雨季仍需注意排水。
    • 促进着色增糖:
      • 改善光照:疏除过密枝、徒长枝,增加树冠内膛光照。
      • 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氨基酸、含腐殖酸/海藻酸类叶面肥有助于增糖着色。
      • 慎用着色剂: 如需使用乙烯利等催熟着色剂,务必严格按照说明,浓度过低无效,过高易导致落果落叶。优先通过营养和栽培管理改善品质。
    • 病虫害防治: 重点防治吸果夜蛾(危害成熟果)、实蝇、红蜘蛛、炭疽病(贮藏期主要病害)、褐腐病等。采前20-30天停止用药。
    • 防寒防冻: 晚熟品种或寒冷地区,需做好防寒措施:树干涂白、培土、树冠覆盖、冻前灌水、熏烟(极端低温预警时)、喷施防冻剂等。
    • 适时采收: 根据品种特性、用途(鲜食、加工)和市场行情,在果实达到最佳品质(色泽、糖酸比、风味)时及时采收。分批采收,轻拿轻放。
贯穿整个周期的关键养护基础 土壤管理:
  • 深翻改土: 幼树或土壤板结园,定期深翻扩穴,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
  • 生草栽培/覆盖: 推荐果园行间生草(如白三叶草、藿香蓟等)或覆盖(秸秆、园艺地布),保墒、调温、增加有机质、改善微生态、防止水土流失。
  • 土壤酸碱度: 柑橘喜微酸性土壤(pH 5.5-6.5)。南方红黄壤易酸化,需定期施用石灰(如白云石粉)调理;北方盐碱地需进行土壤改良。
水分管理: 始终贯彻“小水勤浇,见干见湿,雨季排水”的原则。安装滴灌或喷灌系统是最优选择。 病虫害综合防治:
  •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加强清园、修剪、肥水管理提高树体抗性。
  • 物理/生物防治: 悬挂黄板、蓝板、杀虫灯;释放捕食螨(防治红蜘蛛)、寄生蜂等天敌;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矿物油、印楝素等)。
  • 科学用药: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轮换用药,避免抗性产生;严格掌握安全间隔期;保护天敌。
合理负载: 根据树龄、树势进行疏花疏果(一般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后定果),确保叶果比合理(通常15-20:1或更高),防止大小年,保证果实品质和树势健壮。

总结:

柑橘从开花到结果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根据不同的物候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肥水调控、树体管理(修剪、控梢)、病虫害防治和环境调控(水分、光照)。其中,花芽分化期的营养储备、开花坐果期的保花保果(特别是控夏梢)、果实膨大期的肥水供应、转色成熟期的营养调控和采前控水是几个最关键的环节。同时,健康的土壤、良好的树体结构和贯穿始终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是获得优质丰产的基础。务必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和果园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这些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