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成为经典意象,是一个融合了自然特性、历史典故、文学隐喻和审美情趣的漫长文化积淀过程。其象征意义丰富而深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花相”与“富贵风流”:地位与气韵的象征
- “花王花相”之说: 芍药常与牡丹并称。牡丹被誉为“花王”,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和富贵;芍药则被誉为“花相”,象征着辅佐君王、位极人臣的宰相或位高权重的大臣。这种拟人化的比拟赋予了芍药尊贵、显赫的地位象征。
- “富贵风流”之誉: 芍药花型硕大饱满,花瓣繁复层叠,色彩艳丽(常见红、粉、白、紫),盛开时仪态万方,既有牡丹的富贵气象,又因其枝条相对柔韧、花朵姿态更为摇曳多变,而增添了一份灵动飘逸的风流韵味。苏轼有诗云:“一声啼鴂画楼东,魏紫姚黄扫地空。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 道出了芍药在暮春时节独领风骚的“殿春”之姿与风流气度。这种兼具富贵与风流的特质,使其成为仕途得意、才华横溢、气度不凡的象征。
“离草”与“将离”:情感寄托的载体
- “赠芍”古俗与离别之情: 芍药自古有“将离”、“离草”、“可离”等别名。这一文化符号源于古老的民俗。《诗经·郑风·溱洧》记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描绘了青年男女在溱洧水边游玩嬉戏,临别时互赠芍药以表情意的场景。这使得芍药成为表达爱慕、惜别、思念之情的经典信物。
- 文学中的离愁别绪: 后世文人墨客大量运用芍药的“将离”意象,寄托离愁别绪、相思之情。如姜夔《扬州慢》中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以桥边寂寞盛开的红芍药(红药),暗喻繁华落尽后的凄凉与物是人非的感伤。芍药承载的这份缠绵悱恻的情感,使其成为表达人间至情、尤其是带有遗憾或思念之情的艺术符号。
“仙姿”与“清雅”:文人理想的投射
- 超凡脱俗的仙姿: 芍药花色纯净(尤其白芍药)、姿态优雅,常被视为具有仙姿玉质。道教文化中,芍药也与仙境、长生相联系(如芍药被视为西王母的仙药之一)。这使得芍药在艺术中常带有一种超凡脱俗、不染尘埃的意象。
- 文人雅士的清赏: 相较于牡丹的极致华贵,芍药在富贵中蕴含的清雅、含蓄、柔美之气,更契合文人士大夫追求的高雅情趣和内在修养。芍药不似牡丹需依附于帝王之气,它既可植于皇家宫苑,也可盛开在文人庭院、寺庙山野,其适应性更广,姿态也更自然洒脱,因此成为文人画、诗词中表达清逸、淡泊、闲适心境的重要题材。描绘芍药,常寄托着文人雅士对美好品格和理想生活的向往。
“殿春”与“坚韧”:时令与品格的隐喻
- “殿春”之花: 芍药花期在春末夏初(农历四月左右),此时百花凋零,芍药却傲然绽放,故有“婪尾春”、“殿春花”之称。这一特性使其成为春天最后华章的象征,承载着对春光易逝的感慨与珍惜,也象征着一种坚韧不拔、在繁华落尽时依然绽放光彩的生命力。
- 药用价值与品格象征: 芍药的根是著名中药(白芍、赤芍),具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的功效。这种内在的实用价值和“药性”,在文人的解读中,也常被赋予“内蕴光华”、“有济世之才”的品格隐喻,与外在的美丽相得益彰。
在传统艺术中的经典表现:
- 绘画:
- 工笔花鸟: 宋代院体画至明清工笔画中,芍药是重要题材。画家们以精细的笔触描绘其花瓣的层叠、色彩的渐变、枝叶的舒展,展现其富贵典雅、生机勃勃的姿态。如宋人《百花图卷》、恽寿平的没骨花卉中都有精彩描绘。
- 写意花卉: 文人画家更侧重以写意手法表现芍药的风骨和气韵。用墨色的浓淡干湿、线条的疏密疾徐,捕捉芍药在风中摇曳的灵动、雨后的清润或月下的朦胧,传达其风流蕴藉、清雅脱俗的意境。扬州八怪等画家笔下常见。
- 组合寓意: 芍药常与其他花卉、禽鸟组合,形成特定寓意。如与牡丹组合象征“富贵荣华”,与蝴蝶组合寓意“春意盎然”或“风流情愫”,与石头组合体现“坚韧与柔美并存”等。
- 文学(诗词歌赋):
- 直接咏叹其美丽与殿春之姿(如韩愈《芍药歌》:“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
- 运用“赠芍”、“将离”典故,寄托离别相思(如秦观《春日》:“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 以芍药隐喻人的品格、际遇或寄托人生感慨(如元稹《红芍药》:“受露色低迷,向人娇婀娜”)。
- 作为园林、庭院意境的点缀(如《红楼梦》中“史湘云醉眠芍药裀”的经典场景,将芍药与少女的娇憨、诗意的生活情调完美结合)。
- 工艺美术(陶瓷、织绣、雕刻等):
- 芍药纹样广泛应用于瓷器(青花、粉彩、斗彩)、丝绸(云锦、缂丝)、漆器、玉器、木雕、砖雕等。其优美的形态和吉祥寓意(富贵、情爱、高雅)使其成为深受喜爱的装饰主题。图案或写实,或图案化变形,但都力求表现其繁复华丽、生机盎然之美。
总结:
芍药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能成为经典意象,源于其自身兼具的多种特质:
外在之美: 花型雍容华贵,色彩艳丽丰富,姿态风流灵动。
文化积淀: 深厚的民俗基础(赠芍定情),与牡丹并称的地位象征(花相)。
情感寄托: 强烈的离别象征(将离),承载着丰富的爱情、友情、人生际遇的情感。
品格契合: 兼具富贵与清雅、外在美与内在价值(药用),符合文人雅士的审美理想和道德追求。
时令特征: “殿春”的独特花期,赋予其珍惜时光、坚韧绽放的象征意义。
这些特质在漫长的历史中被历代文人、艺术家反复吟咏、描绘、诠释,最终使芍药超越了单纯的观赏植物范畴,凝结成为承载着丰富文化密码和民族情感的艺术符号,在中国传统艺术的长河中绽放出永恒的魅力。